
家長是天底下最需要訓練卻最缺乏訓練的一種職業(yè)!也許你事業(yè)有成,但事業(yè)的成功永遠無法彌補家庭教育的失??!孩子的成長教育,你只有一次機會!父母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更想給孩子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也許,此刻您覺得一切遙不可及,但是只要每天學習一點教子知識,一切可以變得很簡單;加入智慧父母并分享教子智慧,讓社會越來越和諧,美好!
學術期刊《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最近發(fā)表了一項研究,調(diào)查了在一個家庭中,究竟孩子的幸福該排在第一位,還是家長的幸福該排在第一位。這個話題看起來確實有點糾結。研究報告的開頭語中寫到:“現(xiàn)如今養(yǎng)孩子,有個頗具爭議的焦點就是‘一切以娃為中心’,家長自我犧牲,以削減自己的幸福作為教育子女的代價。”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觀察了這種“以娃為中心”的養(yǎng)育模式是如何影響家長的幸福的。
實驗方法:在第一項實驗中,有136位家長參與,他們家中都至少有1個年齡低于18歲的孩子。這些家長都是“以娃為中心”的典型代表,每個人都發(fā)表了強烈的“以娃為中心”的自豪言論。比如“我孩子的幸福比我自己的幸??芍匾嗔恕?/span>”研究人員記錄了這些家長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占用了多少原本屬于自己的時間,每周帶孩子出去用了幾個小時,給孩子花的錢占了自己多少收入。在過去兩周為了順從孩子的意愿,有多少次犧牲了自己的意愿等等。最后,家長們填了一個問卷,寫出覺得從孩子身上得到的幸福有多少以及感受到的意義有多重要。
第二個研究是讓家長們一個片段不落地回想前一天都干了什么,之后讓家長對不同的活動比如工作、吃飯、照顧孩子等各種不同的活動進行評價,是高興、溫暖、還是忙碌或生氣抓狂。
實驗結果:第一個實驗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以娃為中心”的家長們表示出照顧孩子會得到更高的快樂。第二個實驗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家長們只有在照顧孩子時才能表現(xiàn)出高度的積極情緒,然而在做其他任何與孩子無關的事情時,他們都很少能出現(xiàn)快樂的心態(tài)。
實驗表明:以孩子為中心的生活犧牲了家長的幸福,消滅了他們除家長身份以外的自我身份認同感。家長的自我認同感建立在孩子身上,孩子成為了他們活著的主要意義和生活的主要目的。
然而,對這些家庭的孩子所做的調(diào)查問卷卻顯示,大多數(shù)孩子對家長的過分看護感到束縛和壓力,孩子為了讓家長活得有意義,于是抑制自我的發(fā)展。更有甚者,有些孩子為了讓家長覺得自己有能力,而故意讓自己變得不能自理。這是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有時候家長口中所謂孩子“沒能耐”,竟然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扭曲的愛。
家長以為犧牲自己孩子就快樂了,其實孩子沒有,其實,家長們也并非真的不想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只是他們認為,為了孩子,就必須犧牲另一些東西,才能搞定。說到底,是時間管理、情緒管理等各種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