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使他們茁壯成長,家庭、學校、社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在少兒成長環(huán)境中存在一些“粗”的行為,不利于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應該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上的“粗”。動輒打罵,是司空見慣的一些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每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或不夠理想,每當孩子在外“闖了禍”,或者弄臟弄破了衣服,一些家長便怒發(fā)沖冠,順手就給孩子幾個耳光,或者罰站、罰跪,同時 嘴里還不干不凈地罵個不休。有些家長更是信奉“拳腳之下出孝子”,“棍棒之下出才子”,以為“打”便能使孩子學習成績上升,或使孩子變好。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二是父母生活中的“粗”。一些父母平時行為不檢點,當著孩子面打架吵罵,或者隨便議論別人,等等。天長日久,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孩子也變得“越來越壞”了。
三是學校教育上的“粗”。有的學校對調皮搗蛋或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施以體罰或罰款,以此代替正常的教育;有的學校歧視他們,將他們編成“差班”,打入“另冊”。有的幼兒園阿姨也體罰孩子。
四是少兒書籍上的“粗”。有的少兒讀物幾乎每頁都有錯別字。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少兒書籍內容也不健康。例如,不久前市面上出售的一種《金瓶梅鋼筆字帖》,內容不堪卒讀。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階段,鑒別能力差,用這樣的字帖練字,耳濡目染,豈能不受消極影響?
五是電影、電視中的“粗”?,F(xiàn)在,一些電影、電視及錄像節(jié)目“暴露”鏡頭太多,不堪入目;還有一些武打、兇殺鏡頭“很真實”、“現(xiàn)場感很強”,等等。這些電影、電視及錄像節(jié)目,促使一些孩子早熟起來;也有一些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模仿”畫面中的動作。
要使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非常重要。以上種種做法,只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傷害,對他們的行為造成誤導。作為父母或有良知的每一個社會成員,應該謹記:切莫對孩子動“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