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傳統(tǒng)的父母在送孩子進學校時,不忘向老師推心置腹“有什么錯的地方老師你盡量管教”。但也有老師時不時地向孩子的父母投訴起孩子在幼兒園的種種不良表現(xiàn)和問題,這令很多媽媽如臨大敵,不知如何是好。
案例 做好事被誤解
寶媽Nemoma敘述了女兒被老師投訴的過程:說實話,我對老師的投訴很不以為然(不是投訴作業(yè)那些),也不欣賞老師動不動就投訴的處理方式。整天對孩子只有批評投訴,沒有欣賞贊美,孩子當然不愿意學習了。所以說能碰到一位好的老師比上好的學校還重要,但是似乎真的很難碰上。
女兒上一年級才兩周,已經(jīng)被老師投訴幾次了:
第一天午睡不睡,下午上課打磕睡(第一天上小學,而且是第一次趴在課桌上睡,能睡著才怪呢?,F(xiàn)在可以睡著了)。
前天又說她拿鉛筆扎同學(我問了,原來是同學先扎到她臉上都出血了,然后她拿鉛筆粗的那頭也去扎人家。當然我告訴了她這樣是很危險的,下次不可以。同學如果有這樣的行為就要告訴老師。自己不能這樣還手)。
今天去接,老師又讓她自己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事!(回來的路上她跟我說,原來有位同學摔到鼻子出血了,于是他就扶同學去洗,結(jié)果上課遲到了,被罰站20分鐘。她說本來做件好事,卻被老師罵一頓!于是我表揚了她,并告訴她我會向老師解釋的(當時老師根本不給解釋)。
因為女兒上的是民校,所以有些東西也沒期望太高,所以我也沒什么意見,只是感覺有時候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只被老師的一面之詞所左右,要問清楚狀況才下結(jié)論。
因為我從來就是相信女兒的,還曾經(jīng)有一次因為相信她,所以幫她在老師面前還了她清白(老師冤枉了她撕了幼兒園的書)。所以女兒是個敢于承擔責任的孩子,從來不會撒謊。遇事也喜歡自己解決,不喜歡報告老師,所以經(jīng)常被冤枉,好在她也夠強大,也不會哭,只是回來跟我講她的委屈。我不想讓她覺得老師可以隨便冤枉她,所以會幫她去跟老師解釋溝通,還她一個公平。
寶媽愷豬媽咪:遭遇投訴門
我家那位也遇到了投訴門了.這個三個星期不到就給老師投訴了好幾次,召見了一次.無非都是上課不專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這些.這才開學幾天啊,要一個還是在玩的小朋友乖乖的上課一動不動,是要時間的.看到這些突然想起"窗邊的小豆豆"了.要是有那樣的學校.我想不會出現(xiàn)這么問題吧.
家長觀點:
老師,你不應該用俯視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一些老師處理問題也很粗糙,根本不給機會孩子解釋,也不把問題差得一清二楚再來解決,總是說老師每天都是很忙,現(xiàn)在你的孩子還要來給老師找麻煩。如果你后來問明白了去幫孩子解釋,他們反而覺得你維護孩子,還會說你這樣對孩子教育不好,即使是被冤枉了也應該自己找找原因,為什么你會被冤枉,是不是平時表現(xiàn)不好造成的。
所以,不要去在意老師的一些批評,碰上投訴就打哈哈,說回去一定批評教育,好好配合老師就行了。只要不是品行問題就不要去責備自己的孩子,就當是挫折教育,教他處理好矛盾,學會保護自己。我個人認為,不太守紀律的孩子反而更有創(chuàng)造力,難道孩子個個說東不會向西就是好孩子嗎?很多老師教育的方式是失敗的,他們都應該去重修一下兒童心理學——想孩子聽話就一味的批評、處罰哪里行的通?難道學生們對你敬而遠之是件好事嗎?
處理老師投訴是技術(shù)活啊,樓主也應該提醒孩子怎么和老師溝通,遇到事情,還是多報告老師,省得一直被冤枉。
讓孩子學會與老師溝通
報告老師也是自主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該找誰找誰,例如:在小區(qū)玩的女兒,如果被小區(qū)的孩子不正當欺負,可以馬上找小區(qū)保安出面管理,在游樂場遇到霸道的孩子可以據(jù)理力爭,遇到暴力霸道的可以找游樂場工作人員處理,不需要找媽媽的,孩子已經(jīng)慢慢長大要學會自己解決,自己解決其實又快又好。自我處理能力強的孩子,日后工作和生活中處理問題都會有更強的能力,對孩子,還是越早放手,孩子越強。
現(xiàn)在的老師一個人要看這么多小孩是看不過來的,往往容易造成老師的誤解。投訴,是老師和家長交流的一種渠道。父母要重視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和反饋,正面看待老師的“投訴”。人無完人,如果老師左一個贊美右一個大拇指,父母也無法全面掌握孩子的情況。當遇到投訴時,以相信孩子的態(tài)度來跟孩子好好溝通,畢竟不同角色的人在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問題就不一樣,同時教育孩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給孩子不斷成長和發(fā)展的機會;而當孩子被誤解時,真的要教育小朋友怎么和老師溝通才行,以后的社會可是不能再依賴媽媽為自己做主。